散發弄舟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238部分,替明,散發弄舟,地主小說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且全天下的百姓都是大明皇帝的百姓,不能厚此薄彼。之前的賦稅在江南已經重了,這次的加賦就不能加江南地區了。
於是,一如原本的歷史,看似要公平的加賦,直接忽視了各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,給原本落後的地區帶來了嚴重的雪上加霜。
而且按大明官員的尿性。朝廷多徵收一分,在他們的火耗下,老百姓要付出三分、五分的財。
在這嚴寒之下,一場災難降臨在中原、西北百姓的身上。無數百姓家破人亡、流離失所、凍死在路邊,成為一名餓殍。
剛進入崇禎四年,福建數千人起事,自長賴坑突攻瑞金縣不破,遁走福建古城。而在受過流賊荼毒。被官軍又輪了一回後,再次被朝廷重稅逼迫。猶如冬季的枯草,只差一根火柴來點燃了。
與此同時,在遼東瀋陽,皇太極集諸貝勒大臣議,定官制,設戶部、禮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貝勒管部事。每部有承政(蒙古承政、漢承政),其下設參政八員,啟心郎及筆帖式若干。各司其事,事不留行。
另外,建虜從山海關得到紅夷大炮。分別從山海關和東江鎮得到懂鑄炮之術的匠人。在皇太極改制之時,獻上了一份厚禮。
即建虜能自己鑄造紅夷大炮,炮身上鐫曰:天祐助威大將軍。並有鑄造年月,督造官員及鑄匠、鐵匠的姓名。質量嚴格把控,以後攻城多了一殺器,補了建虜的短板。
除去叫天軍之外,其實天下大勢並沒有因為胡廣的出現而得到根本的改變。**不堪的明國繼續滑向滅亡的深淵,就算崇禎皇帝身體力行、一心想振興明國也根本無濟於事。
而建虜作為新興勢力,雖然被叫天軍狠狠地打擊了一番,可它還是展現出它蓬勃的生氣,有別於明國腐朽沒落。
崇禎四年,即一六三一年的嚴寒剛過去,萬物復甦,冬眠的動物紛紛甦醒開始獵食時,奴酋皇太極有感於叫天軍的強大,迫切希望加快皇權唯一的步伐,以利於自己更好的掌握女真,實現自己的願望,比歷史上提前了幾年開始實施了改革。
他在經過周密部署之後,宣佈廢除舊有族名“諸申”(女真),定族名為“滿洲”。並整合附屬的蒙古諸部,登基稱帝且改“金”國號為“清”,並改年號為崇德。
一六三一年對於建虜來說,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年份,史稱崇德元年。
這年初,對於叫天軍、明國和滿清來說,是相對平靜的時段,並沒有任何戰事發生。
可表面上的平靜,並不等於雙方關起門來各過個得日子。那平靜的海面下,洶湧的暗流卻從來沒有停下過。
在草原上的歸化城,隨著天氣的好轉,大批大批的牧民趕著不多的牛羊馬,或者乾脆就只有載著蒙古包過來投奔叫天軍。
在這些人中間,大部分都是因為嚴寒而凍死了牛馬羊,無法再獨立活下去的部族,迫不得已只能投奔其他勢力。
而叫天軍在草原上崛起,先後打跑了威震草原的順義王、林丹汗,甚至還殲滅過將近六千的無敵大金軍隊。最為關鍵的是,據說叫天軍還很友善,除了族長之類的權力會被剝奪之外,基本上都是善待。
而這些即將滅亡的部族,他們的族長顯然不可能威信很高,能全面控制部族的人,因此對於這樣的族群來說,投奔叫天軍就是他們的第一選擇。
然而,來投奔叫天軍的這些人中,卻還有一小部分人卻懷著另外的目的而來。他們企圖幫自己的主子挖掘、刺探出叫天軍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,如此強大的原因。
這樣的人,在歸化城這邊有,作為另外一個通商互市的榆林城,則是更多。
這不,在城中東北角的“客來”客棧,地處偏僻,按理來說,應該生意不好。
可事實情況偏偏與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