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死也不說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51部分,穿越之帝王傳奇,打死也不說,地主小說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“是有些派頭。”我也點頭道,“這裡剛剛演完戲?”

“好像是的。”

大凡有紅白喜事,有錢人家都會搭臺請人唱戲,這也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娛樂之一。

“是啊,剛唱完大戲。”那些人中有人熱心說道,“五日前我們何家莊大小姐比武定親,招得如意姑爺,這才連唱三天大戲,各位先生要是早些到來,還能看到呢。”

“比武定親?”我脫口而道,還真有這種事情。

往前走了大約五里,道路開始盤曲而上,兩旁盛開著無數野生的映山紅,將山坡點綴得五顏六色。我記得葉聖陶先生的《記金華的兩個巖洞》開篇就是這般寫到,山上沙土呈粉紅色,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。粉紅色的山,各色的映山紅,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,眼前一片明豔。

巧合的是,葉聖陶先生的這篇文章也是陰曆五月所寫,八百年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切,滄海桑田,星移斗轉,此刻的金華城到了後世早已不復存在,唯有這映山紅年復一年地開滿山間,似乎在見證著曾經的歷史。

再往前走,穿過赤松鎮,便到了赤松山下。

遠處望去,峰巒挺秀、林木蔥蘢,果真是風景宜人。

“好美的景色啊。”方靈情不自禁讚道。

“嗯,比起靈隱山麓,似乎還多了份仙氣。”

山澗的溪水邊上,一條蜿蜒山路通向林間,我們沿著這條小路緩緩而行,不時可見奇花異卉,到處是鳥語花香,清新的空氣讓人沉醉,讓人痴迷。再往裡走,崗巒起伏,溝壑深谷,走著走著,正當我以為要在山中盤繞時,突然眼前一亮,視野驟然開闊,一大片湖泊映入眼簾。

文璋驚訝地叫道:“哇,好大的一片湖啊。”

方靈加快速度,來到一片空地,指著右手邊一群建築道:“哥,快來看,那裡有座道觀。”

我舉目望去,半山腰果然有座大型道觀,庭院樓臺相映山間,倚巍巍青山,面悠悠碧水,湖光山色,景色宜人。

平時言語不多的袁棘也情不自禁讚道:“山清水秀,古氣盎然,好一處風水寶地。”

“恩,果真不錯,走吧。”

眾人提速,只一小會便來到道觀前面。道觀前面有兩條小溪,其一自上霄而下,其一穿過道觀而下,兩股溪水匯入山下湖泊之中。走到近前,只見一塊巨大的石碑矗立,最上端寫著寶積觀三個大字,下面數行字跡簡要地寫出道觀來歷。

寶積觀,始建於晉代,當初稱為赤松子廟。自黃初平兄弟“得道成仙”後,“同邦之人相於謀而至棲神之所,遂建赤松宮,諧其師赤松子而奉是焉”。至唐代稱赤松宮,吳越錢武蕭王908…931年修,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改名為寶積觀。

黃初平兄弟?不就是後世有名的黃大仙嗎?

黃大仙不僅在家鄉造福黎民,而且仙遊各地“普濟勸善,助人為樂”,到了後世,被海內外僑胞尊為中國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。歷代傳頌黃大仙“驅邪扶正,除暴安良。”在英殖民經濟時期大多數港人崇奉赤松黃大仙,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。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,曾“治病救命,佑福保安”被尊為財神和吉祥之神,全國各處的黃大仙祠香火越燒越旺,信徒遍佈世界各地,特別是香港迴歸後,黃大仙廟更是人人盡知,成為遊覽香港的必到之處。

原來黃大仙的發源地就在這赤松山。我暗罵自己孤陋寡聞,黃大仙就是赤松真人啊。

看完石碑,我們一行六人踱步向觀內走去。

“請留步。”守在門口的一名道士很有禮貌地攔下我們。

第111章 道俗比武

第111章道俗比武“這是為何?”文璋年輕氣盛,上前一步大聲叫道。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