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章 日常(十四)
老柳新芽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一百八十章 日常(十四),重生四合院:傻柱的快意人生,老柳新芽,地主小說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,恒生指數最高猛升7倍,成交量狂飈16倍。在‘只要股票不要鈔票’的觀念刺激下,香江市民一窩蜂搶購股票,一路高歌的股價遠遠脫離了公司的實際盈利水平,經濟及社會的發展,以至於制度上的創新和變革都被忽略了。
被挑起來的尋金美夢引發的股市狂潮幾乎淹沒了一切。由於交頭過分活躍,有些交易所甚至疲於應付而被迫宣佈壓縮交易時間。在股市炒得熱火朝天時,批評眾多企業在股市‘一擁而上’、力勸大家警惕市場風險的文章接連不斷……如脫韁野馬般暴漲的股市並未能與經濟因素相契合,行情過急、過劇、過濫的膨脹與擴張,終於樂極生悲,釀成股災。
從1973年3月至9月中旬,恒生指數從1700多點跌至500多點,一些炙手可熱的藍籌股,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,次年,中東石油危機爆發,美國、西德、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,西方各國股市一瀉千里,覆巢之下,香江焉有完卵?恒生指數在上年狂跌75之後再跌60!
處境最糟的總是接到最後一棒的散戶。因為先前差不多所有參與買賣股票的人都能獲利,所以就有人辭去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股市,不少人簡直如痴如醉,樂而忘返,當市場突然翻臉大跌,興高采烈的人們頓時呆若木雞,部分人一夜變瘋,有的因突然失去所有財產而走上自殺自毀之路。
丁曼玲此去,屬於時間剛好,能趕上這一波就趕上,趕不上也沒關係,何雨柱瞄準的是次年的中東石汕危機……至於說為什麼他在內地能夠知道這些訊息,那是因為他看報紙、聽收音機分析出來的。
至於說據體內容是怎麼知道的,那可就得益於何雨柱的記憶了,他在研究股票的時候,可沒少研究歷史上的各國的股市和期貨市場,對這些瞭如指掌。倒是丁曼玲對於股票的瞭解讓他有些吃驚,看來這一位也是有故事的人。
在丁曼玲離開之後,婁曉娥注意到,何喬這個孩子雖然沒有認出這就是她的媽媽,但卻表現出對丁曼玲的依戀,這母女的天性確實是壓抑不住的。
“你說說這個丁曼玲,她到底要搞什麼啊!”婁曉娥有些不滿地向何雨柱抱怨。
“如果她現在跟喬喬相認,那就離不開了。”何雨柱說道。
“為什麼非要離開?”婁曉娥還是不能理解。
“人言可畏。”
何雨柱對此卻是非常的理解:“你想想你父母的離開是因為什麼?丁曼玲雖然沒有那麼嚴重,可她一旦帶著女兒生活,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,周圍的鄰居或者同學,都有可能不停地指著她說是‘罪犯的女兒’,給她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揮去的陰影。”
“那倒是。”婁曉娥一想到父母的境遇,突然間就理解了丁曼玲的選擇。
“我已經委託丁曼玲有機會的話,打聽一下岳父岳母他們的情況。”何雨柱又補充道。
……
轉眼間已經到了四月份,何雨柱和婁曉娥的工作也已經順利展開,四合院也變得似乎安靜了起來。
五一在即,從農村到城市,各行各業都準備熱烈地慶祝,而京城某部門更是下發檔案,要求各個單位、團體要以群眾文藝的形式歌頌七年來祖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。
這幾年,群眾……尤其是青年們,不像前些年那麼好忽悠了,都說文化事業也日益繁榮昌盛,可事實上除了樣板戲基本上沋再沒什麼可看的,除了語錄歌就幾乎沒有什麼可唱的,這種所謂的‘繁榮’可把年輕人們壓抑壞了,以至於醫院裡用於緩解抑鬱症的藥品供不應求。
因而,上級發的這份兒檔案很受青年們的歡迎,那些有文藝細胞的青年可以半脫產進行排練,沒有文藝細胞的廣大青年因而能經常看到業餘演出。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