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霸天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兩百五十九章 這特麼八歲?,大宋神探志,興霸天,地主小說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“秀才公,那裡危險,下來吧!”
“我再看看!再看看!”
范仲淹站在泗水岸邊,目睹著熱火朝天的景象,眼中透出羨慕之色。
他從天聖二年起,就於泰州治水,修築捍海堰,前後歷經波折,直到如今的天聖五年秋,那裡的水利建設還沒有完成,對於其中的艱辛,可謂是深有體會的。
所以一到泗水河岸,范仲淹只看了半個時辰,就知這裡的治水絕不是表面功夫,一旦治理好了泗水的水患,變荒田為良田,讓外出的逃荒者得以返鄉耕種,這兗州最貧困的一縣,定然能脫胎換骨!
“來地方僅半年,便能做成這等大事,雖各地皆有民情,狄仕林於背後也定然做了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努力啊!”
范仲淹戀戀不捨地下了河道,朝著縣衙而去。
他如今是迫不及待地想見一見那位兗州同判,向其好好請教一番了。
然而還未到縣衙,范仲淹詫異地發現,這裡人也很多,越往前走,越有裡三層外三層之勢,甚至有差役出來維持秩序。
范仲淹繞開最密集的人群,尋了一位書生模樣的圍觀者,行禮問話:“這位兄臺請了,不知衙門中發生了何事,這般擁堵?”
“有提刑司的官員來了,在裡面爭執……”
那書生順口答話,又見范仲淹衣著簡素,風塵僕僕,搖了搖頭道:“狄三元不納卷,閣下一路奔波,怕是要失望了!”
納卷就是接受士子呈送的作品,前唐的科舉行卷固然已成過去,但向高官投遞文章,展現才華的風氣並未消失,許多高官的幕僚也是這麼來的。
今科三元在泗水縣常住,自然吸引了周圍的文人士子前來拜會,范仲淹對此並不奇怪,但聽狄進不納卷,這書生語氣裡卻無怨懟,再度發問:“既如此,兄臺為何在此呢?”
見他語氣溫和,並無失望,書生奇道:“我在等狄三元的刑案之作,莫非閣下也是為此而來?”
“刑案之作?”范仲淹依舊是求教的姿態:“願聞其詳!”
書生解釋道:“狄同判是前朝狄梁公之後,閣下應該知曉吧?狄梁公便是斷案奇才,所審的案件從不出錯,更不會冤枉了良善無辜,狄同判承先祖之志,要著一部刑案之作,詳述斷案流程,讓那些糊塗的地方官,再也不會隨意鬧出冤假錯案,名《洗冤集錄》!”
“《洗冤集錄》……好一部《洗冤集錄》!”
范仲淹神色鄭重起來:“若當真如此,此書之功,造福萬民,可傳百世!”
書生聽他所言,倒是精神一振:“閣下相信?”
“信!”
范仲淹重重點頭,更知道如今的世道,定然有不少士子不信。
許多讀書人本就厭惡刑案,好似覺得這與兇殺死人打交道的事情,本身就帶著晦氣與不詳,狄進又不納文卷,那必然更多怨言。
而范仲淹正覺如今計程車林之風,受西昆體影響,多華而不實,誇誇其談,有意糾正,此次更是機會,不再多言,往縣衙內走去。
“誒!誒!小心吶,那提刑司的人可兇得很!”
書生沒有想到這位如此剛直,自己固然敬佩狄三元為人,卻也只敢在外面圍觀,范仲淹已然大踏步走入縣衙,差役見他頗有官威,一時摸不準來歷,倒是讓開一條通道。
而剛入縣衙,就聽得一聲怒喝傳出:“狄進,你出來,本官知道你在裡面!”
范仲淹皺了皺眉,這位呼喝者多半就是京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洪邁了,如此氣勢洶洶,實在是有失體面。
但他再往裡面走,倒是明白對方為什麼如此失態了。
並非想象中的狄進與洪邁對峙,站在身著緋袍的提刑官對面的,竟是一個十歲左右的童子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