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仁/嶽南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第82頁,風雪定陵,楊仁/嶽南,地主小說網),接著再看更方便。

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/暢讀/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,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。

既然兩條甬道不能通行棺槨,那麼如此設計又有何益?

從皇帝生前築造豪華的壽宮來看,無非是相信靈魂不滅,人死後靈魂依然像人間一樣生活。配殿中設甬道和正殿相接,正是為了帝後的靈魂在宮內相通,彼此恩愛如故。這一點從裕陵地宮配殿的一通一塞,便可窺其一斑。

謎團已經解開,但似乎又不盡人意。新的謎團仍纏繞著後來的研究者和挖根問底的觀光人,生出一個個疑問。

孝端皇后4月病故,其棺槨應已俱備。6月玄宮被開啟,直到10月3日,她的棺槨才和萬曆皇帝一起運進玄宮。玄宮內甬道狹窄,皇后的巨大棺槨不能穿過它進入配殿,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內居然無人想到是不可能的。既然已經想到,為何不又開配殿的隧道,以至破壞帝後葬制呢?更奇怪的是為埋葬孝端後開啟玄宮隧道時萬曆皇帝尚且健在,也就是說,這左右配殿隧道是專為埋葬皇后而設,為何不開左右配殿隧道而非開玄宮前殿?這就不能不提出一個新的問題:定陵玄宮內的配殿,是否專為妃嬪設計的?

十三陵區,除十三座帝後陵墓外,尚有七處陪葬墓。它們分別是東井、西井和五處妃嬪墓。史料載&ldo;蓋無隧道而直下,故謂之井爾。&rdo;我們不妨回過頭看一看這井與葬制的關係。殘酷野蠻的殉葬制度,始於原始社會末期,隨著階級的出現和奴隸制國家的確立,殉葬制度有所發展。殉葬人的身份由奴隸擴大到近臣近侍,人數也大為增加。這種制度春秋以後即不多見,漢唐以後已不存在。到了明朝,又死灰復燃。從太祖朱元璋始,到代宗朱祁鈺,五朝皇帝死後皆以妃嬪宮女殉葬,至英宗遺詔始罷。

考古發掘證明,殷商時代貴族奴隸主墓葬,殉葬人大多放墓室中,明代情況尚無發掘資料可證,依傳統習慣,亦當葬於陵內。《明會典》載:&ldo;孝陵四十妃嬪,惟二妃葬陵之東西,餘俱從葬。長陵十六妃俱從葬。獻陵七妃,三葬金山,餘俱從葬。景陵八妃,一葬金山,餘俱從葬。裕陵以後妃,無從葬者。&rdo;

由引文可知,殉葬諸妃凡未葬在陵內者,均指出所葬地點,如孝陵&ldo;惟二妃葬陵之東西&rdo;,獻陵&ldo;三葬金山&rdo;,景陵&ldo;一葬金山&rdo;。這一推理如果不誤,那麼東西二井如果埋葬的是長陵殉葬的十六妃,似應作&ldo;長陵十六妃,葬東西二井&rdo;,或言&ldo;葬陵之東西&rdo;,不會說&ldo;十六妃俱從葬&rdo;。再者,長陵十六妃殉葬如不在陵內,獻景二陵從葬諸妃又當葬在何處?既不見於史籍,實地調查又無遺蹟可尋。

葬於十三陵內的諸妃,多數為皇帝的寵妃,生前備受恩遇,封以皇貴妃、貴妃;有的雖不受寵,但曾生育皇子,地位也非一般。殉葬諸妃中雖有貴妃,但多為一般嬪妃和宮女,喪葬禮儀亦當有別。東西二井規制與其它陪葬墓相同,甚至比萬曆四妃墓、世宗六妃二太子墓規格還高。宮人殉葬不在陵內,單獨建置陵園,視同貴妃,似乎不大可能。

按照我國古代&ldo;視死如事生&rdo;的禮制,皇帝生前深居九重,把皇宮比做天帝居住的紫微宮,其建築包括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。外朝建築以奉天、華蓋、謹身三大殿為中心,象徵&ldo;前有太乙,後有鉤陳&rdo;的紫微帝座三辰,兩翼則分文華、武英二殿,內以乾清宮、交泰殿、坤寧宮為中心,東西宮分處兩翼。事實表明,定陵的陵寢建築確屬皇宮建築的格局。由此推斷,十三陵地宮的整體格局亦應與定陵大致相同。這就否定了憲宗朱見深首創左右配殿的說法,並可得出十三陵各陵均有左右配殿的結論。而按照一帝一後葬制,其左右配殿只能為殉葬妃嬪宮女所用。不如此,一個皇后面對兩座配殿,到底居左居右,無法解釋。

本章未完,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。

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+

爆紅後我跟經紀人跑了[GL]

夜落午時花

只對你寵愛

若家的小瓶子

[心理罪]天使在左惡魔在右

天邪九妖

從魔法學院歸來的高材生

月上小兔

靜州往事

小橋老樹

女兒紅

Fox胡楊